01八卦禪寺
「八卦禪寺」原名叫「福涵堂」,屬私人清修道場,民國三十五年由楊金帶居士覓得現址,初以茅蓬形式簡單搭建。民國三十六年楊金帶居士
往生,其長子楊得意與么女楊翠蘭(出家後法號慧恩)共同接掌,並改名八卦禪寺。民國三十九年以木造建構,四十一年再改以磚石建大雄寶殿
。
民國六十五年為配合日益增多的信眾,以及因應寺院法會之所需,故又將大殿拆除,改建鋼筋水泥之大殿,兩廡並輔以二層寮房。民國七十年
慧淨法師任住持,不久又改聘由日本留學歸國之依戒法師接任,依戒法師乃開山楊金帶居士之孫女。
依戒法師接掌住持後銳意整頓寺務,先後完成客房、禪房、齋堂、圖書館、山門、圍牆,至此八卦禪寺硬體建設大致完成。
八卦禪寺由於位於八卦山麓而得名,禪寺的現址昔日叫「坑仔內」今稱桃源里。
八方皈法眼悟菩提樹生虛境
卦象印禪心知明鏡台絕俗塵
這是題在山門的詩偈,過山門,右側便是「慧海圖書館」,落款的時間是丁卯年(民國七十六年)臘月,這也是圖書館落成的年代。走上小斜坡
,就可看見大雄寶殿與其接壤的廂房,左廂有屬財團法人的「能仁慈善會」,是八卦禪寺作為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先聲。據知,除了慈善事業
,八卦禪寺例行的公益活動有兒童夏令營、高中夏令營、信徒念佛會、婦女法座會、婦女合唱團、星期兒童班與兒童才藝班,另外獎助學金與
急難救助金也在發放之列。
大雄寶殿供奉的觀音菩薩,簡單、清爽一塵不染。在大殿前的草皮上,可以俯看頗富庭園樂趣的假山魚池。
八卦禪寺的靈魂人物——依戒法師,是禪寺的第三代住持,民國廿九年生,雲林縣人氏。民國五十八年畢業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六
十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年於台中慈善寺受具足戒,後曾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深造。回合後曾任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院長、東方佛學院教導
主任、福山佛學院教師。民國六十八年回八卦禪寺接任住持,並任彰化佛教會理事長,在當地推動公益文教慈善事業不遺餘力。
七十七年再受聘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教師,長年在彰化市福吉堂、清水岩及八卦禪寺內,指導信眾學佛行儀,弘揚佛法數十年不輟。
寺址:彰化市桃源里龍涎路l01號
電話:(04)7224568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93)
02中和佛堂
中和佛堂位於彰化市三民路九七巷內,其外邊是一車水馬龍之現代都市,但隔著巷子,就是中和佛堂幽靜、紅瓦、土角厝的四合院建築,充滿
濃厚古式建築氣息的它,可惜因二次世界大戰炮火和八七水災的摧殘,四合院的架構已不易看得出來。
中和佛堂內奉祀本師釋迦牟尼,兩側為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兩大子,另供奉著藥師佛及觀世音菩薩、城隍爺、福德正神和其他神祇,為一屬於
大乘佛教龍華派之齋門。
中和佛堂創建於清同治甲戌年(1874),距今已有壹佰貳拾餘年之歷史,當時由大陸來台之官員多人共同創建,其中由施主加五品銜布政司理問
廖老爺振元布施,施主加六品軍功盛普馥和江普隆兩位老爺點光傳燈續祖,開基檀越為張老爺學生法號普靜,和開堂功德主林老爺普嚴共同創
建,此五人為中和佛堂開基有功之人,故被尊稱為「五功老爺」,而被安置在功德主之長生祿位上。
中和佛堂開創時因大都由當時文武官員所參與,故堂內至今仍保存的題名匾額皆與此有關,如沿用了一百餘年的「中和堂」匾額,和大殿上方
之「西方自在」、「慈航普渡」、「寶翰增豐」等,皆為當時之欽點翰林院庶吉士陳慶禧、台灣府事石龍凌等人所題。而中和佛堂名號以其神
威浩瀚、香火鼎盛亦是彰化寺廟之佼佼者。
但歷經了二次世界大戰和八七水災之摧殘,使得原本的建築只剩下一處院落,當年的風貌已不復見。更可惜的是歷代古文物及先人苦心經營之
資料也被大水沖走而蕩然無存,從此沒落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所幸奉祀神祇皆能留存下來。
直到民國六十年才再重新整修,而逐漸恢復了往日光彩,雖沒有創建時的雄偉,但幾拾年來,定期的法會,以及在現任主持普貌居士,弘揚佛
法、禮佛誦經下,中和佛堂成了信徒們虔誠禮佛的好去處。在經歷了沒落、興盛數拾載潛心修佛的現任主持已屆八十二高齡,基於脈脈相傳,
而有意將主持的棒子交予第七代弟子法號普讓來承襲。
而第七代弟子郭仕明,有鑑於先人遺留之文物保存不易,而特別珍藏,如堂內現有之錫製燭台,木製之魁生,明宣德年間之銅製香爐,和一顆
含有大小不同三十幾種刻印之四方形印章,皆彌足珍貴,實為不可多得之物。
經懺萬言無非勸人為善
慈悲兩字便是開佛貝心
寫看此對聯的廟堂,因已愈百年之久,而有傾斜之現象,木製之樑柱因白蟻的啃食,實經不起風吹雨打,又因位於巷弄中,地小廟小,再也容
納不下眾多信徒,第七代傳人普讓居士,有鑑於此,希望覓地重建,造福更多信徒,使得香火延續,神威廣披。但另方面又緬懷先人一磚一瓦
所建之心血,且礙於重建之經費不足,陷於兩難。(本圖文由中和佛堂提供)
生平事略
郭仕明——法號普讓,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廿六日生,彰化市省立彰化高中畢業,民國六十三中退役後,經營化工原料生產,十餘年來,事業
有成,行有遺力並致力於慈善事業。民國八十二年於彰化縣全奧工業區擴大建廠,正當事業顛峰之際,遽遭喪父之痛,而深感人生如夢,世間
無常,及受母親長年茹素,一心禮佛的影響,毅然決然將剛完成的廠房轉讓他人,專心於念佛修行,並於八十三年十於朝天堂龍華三乘戒壇上
受戒,八十四年三月接任中和第七代傳人之棒。
寺址:彰化市三民路97巷18號
電話:(04)7230071一2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73)
03白雲寺(彰化市)
白雲寺啟建於民國四十四年,由善智法師、一慈尼師及王玉霜居士三人共同發起。但主要籌建工作是王居士向當地富商及善信募集資金,並親
自設計建設,而寺務則由一慈尼師負責。
民國四十九年大雄寶殿落成,接著藏經樓完成。
民國五十二年敦請天乙尼師晉任第一任住持,天乙尼師是當代佛門龍象,除了任白雲寺住持外,高雄興隆淨寺、嘉義半天岩紫雲寺、台北圓通
學苑亦任住持,對各寺院法務多有建樹。
天乙尼師俗名洪金珠,民國十三年十月生,十七歲畢業於省立屏東高級女校,後赴日本東京昭和大學文科,二十四歲回合,二十五歲投禮屏東
東山寺圓融尼師祝髮出家,後襄助圓融擴建東山寺。民國四十一年冬在白河大仙寺受具足戒,後在台的歷屆傳戒中,擔任重任達二十餘次。三
十八歲那年受白聖法師選為臨濟宗法脈第四十世。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四日示寂。
民國七十年一慈法師晉任第二任住持,積極地推動佛教弘化活動,首屆的精進佛七就在同年的十一月展開,爾後每年農曆十一月除辦精進佛七
,每月的初五及二十日訂為念佛日。
一慈法師俗名陳秀金,民國二十四年生,彰化人氏,四十年在白雲寺出家。民國五十七年王玉霜居士往生,一慈法師感念昔日情深,發願終生
不出寺門,早晚誦經,勤研佛學,參禪閱藏,頗有所得。並在寺內修建王玉霜居士墓園,以及紀念堂,以供後人憑弔。
七十三年著手興建念佛堂及三樓接引聖像,七十三年農閏十月竣工。民國七十五年底開始,一慈法師全力擴建白雲寺,首先是寺院兩側的長廊
及圖書館,後是大雄寶殿於民國七十九年十月落成,一座現代青瓦白牆的宮殿式佛寺,自此聳立在八卦山側。
大雄寶殿供奉華嚴三聖,殿內樑柱有當年一慈法師為感念王玉霜居士往生,而發願禁足的話偈。偈曰:
白璧無瑕誓禁足苦修
宏揚佛教成功偉
雲山如畫以慈悲濟眾
感化人心意義深
白雲寺十分注意庭園樂趣,小橋流水草木扶疏,在此環境清修,必有佳績。
寺址:彰化市桃源里龍涎北路292號
電話:(04)7223537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85)
04定光佛廟
供奉定公(光)古佛的寺院,全台灣省僅有兩座,一座位於台北縣淡水鎮的鄞山寺,另一座就是這座彰化市的定光佛廟。
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永定縣紳民,以及北路總兵張世英等倡建,用以供奉汀州鄉土的古佛,由於該寺昔為汀州人集
聚之所,故又名「汀州會館」。道光十年(1830)頁生呂彰定等捐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遭震災,張連喜等復又鳩資修葺。
談起定光古佛是大有來頭,「定光古佛」,也稱「定公古佛」,簡稱「定公佛」;而「定光古佛」,據說卻是宋朝理宗皇帝封的法號。相傳定光
古佛原來是宋朝的高僧,俗家姓鄭,名自嚴,泉州同安人。十一歲便出家,得到佛法後,來至長汀獅子巖繼續虔修。十七歲雲遊到了豫章,為
除地方蛟患,並咒徙梅州黃楊峽溪流於百里之外。
乾德二年,才隱居於汀州府武平縣的南巖,攝衣趺坐,蟒蛇、猛虎都不敢傷他,而蟠伏在側。南巖附近的地方人士,視為神明,特地為他建庵
居住。在南巖駐錫達五十年之久,終於在淳化八年圓寂,享年八十二歲,賜號「定應」。傳說存兩百年以後的紹定年間,匪寇圍攻汀州城,「
定光古佛」顯靈禦賊,州人列狀奏報朝廷,奉旨勒封為「定光古佛」,並賜額「定光院」,所以汀州人士多信奉古佛。
另外,又傳說「定光古佛」就是助周滅紂的燃燈道人;這是根據佛家語的「定光」而來。梵名「提洹羯佛」,譯謂「定光佛」或「燃燈佛」,釋
迦牟尼佛常稱之為「儒童」。在「定光佛」出世的那天,曾買五莖的蓮花來奉佛,因而得到未來成佛的別記。
「智度論」曾說:「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改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舊名『錠光佛』。」又說:「定光古佛」原本祀為
與「元始天尊」同格的神明。據「封神演義」說,「定光古佛」為一久劫成道的西方佛祖,「釋迦」還是位的後代弟子,曾於武王伐紂時,群
道紛擾,便與「元始天尊」合力來鎮定,因而得到「定光古佛」的尊號;以其為佛家之神,他的法像還穿著法衣,頭載五佛冠。
淡水鄞山寺供奉的定光古佛是道光三年(1813)由福建汀州八縣移民分香來台,也有說是迎來本尊,而彰化的定光佛廟則建於乾隆二十六年
(1761),在時間上相差一甲子。
目前定光佛廟有數塊匾額,年代久遠,如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的「西來花雨」匾,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的「瀛嶼光天」匾,乾隆三十
八年(1773)「濟汀渡海」匾,嘉慶十八年(1813)的「曇光普照」匾,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光被四表」匾,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的「智通
無礙」匾。
定光古佛坐鎮在殿中央,正是頭戴五佛冠,神情莊嚴肅穆,左右兩邊分別供奉福德正神及天上聖母。據寺中管理人陳先生表示,定光佛廟在日
據時代被拆除一大部分,以至今日寺地狹小,僅剩大殿及左廂。寺前左右原為寺產,如今是其他商家的營業地,由於在狹縫中,稍一不留神很
可能就忽略了其存在的事實。
定光古佛的信仰在台灣雖甚為稀少,但其源由卻值得探究。
寺址:彰化市光復路140號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101)
05南山寺
南山寺據傳創建於清乾隆年間,院中以供奉三寶佛而聞名,故又稱三寶佛寺。南山寺曾於民國三十六、四十七年重建過。
南山寺位於彰化市的中山路上,佔地不小,但寺院正前方為私人平房所阻隔,這使得寺院的景觀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亦有住戶與寺院毗鄰而
居,出入必須借道南山寺,亦使清淨之梵剎受到破壞。
南山寺的山門是拱門形式,顯得獨具一格,門前有青獅一對,門前後各有象首四隻,這樣的格局,據說和住持禪寧法師喜愛獅象有關。入山門
後就是大殿址,殿口題的詩偈可為一觀:
其一
南海現釋迦且共仰莊嚴寶相
山門參我佛必同登普渡慈航
其二
南海聽潮音遍引迷津生正覺
山靈資淨土宏開法宇見天心
一樓殿側有香燭供品出售,方便不少禮佛善信,龕上供奉木雕三寶佛,據說這三寶佛像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乃開山佛像,一度由於年久受白蟻
所蛀,但在禪寧法師的修復,並重新裝修漆金下,才能保有今日之風貌。二樓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左右奉祀阿難與迦葉二大弟子,龕前另有
一尊泰國式銅質坐佛一尊,據禪寧法師表示,此乃新竹圓光寺信眾因至泰國發展事業有成,而發心奉請安祀於有緣的寺院中,南山寺乃其中之
一,彰化地區得奉此佛者,田中的鼓山寺亦有一尊。
南山寺早期腹地並不太大,民國七十五年有感於寺院佛堂每到法會時。期便不敷使用,禪寧法師於是又增購寺院右後側一塊土地。籌建一棟三
層式的講堂。落成後的講堂高三層,一樓為齋堂,二樓為寮房,三樓為講堂,並統稱為「三寶宗信講堂」,這裡成為平時寺院彌陀佛七及講戒
、誦戒法會的場所。
禪寧法師是在民國五十五年七月二日晉山南山寺,當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原住錫於南投碧山岩故如學法師弟子的禪寧法師受聘前來。禪寧法師
晉山後積極整頓寺務,並經管理委員會通過,於五十六年重建大雄寶殿及寮房,民國六十三年再整建一次。原本南山寺屬管理委員會制度,在
最近十年一次的寺廟總登記中變更為由住持管理的單一寺院。
目前南山寺的例行活動有:每月第一、三週的彌陀佛七,及今年(八十二年)農曆二月開始的誦戒法會,一個月一次,由會本法師主持,以及每週
日晚上的共修念佛會。
南山寺於二百多年前創建,無詳細史跡可稽,在本地稱為三寶佛堂,前後翻修數次,最後一次於民國四十三年重修現寺堂,前任住持普石居士
于民國四十三年退位,繼任為住持真心居士。
真心居士當年概況(民國四十六年):
經費由香油收入及住眾副業收入以充之,每月初一十五日開消災植福法會,兼設定期講經,每年冬至日及正月元旦、四月八日、二月六日、九
月十九日、三月十九日。
住持簡歷:
前住持法名真心,籍名楊彩蓮,彰化市人氏,女性,1923年生,臺南佛教練成所畢業,于覺化堂皈依。
寺址:彰化市中山路二段651號
電話:(04)7223747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69)
06茗山巖
茗山巖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又名「地藏王殿」。
茗山巖的殿口處有寫著「歲次丙寅年重建」字樣,丙寅年是民國七十五年。殿口的題偈並沒有因為改建而有所變化。
茗花異卉幽冥顯赫昭千古
山秀水清教主威靈佑萬民
只是改建後的山門不僅縮小,而且還失去原有古樸的面貌,殊為可惜。
茗山巖中有一塊古匾可謂鎮寺之寶。這塊匾上題「顯赫台陽」,乃清同治(西元1869)桂戶所立,落款人是「特授福建台灣北路等處地力副總兵
信官林珠」所立。這塊匾額就懸掛在正殿供奉地藏王菩薩佛龕的正上方。
茗山巖雖然奉祀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但是其儀式形式乃佛道混合,並非純粹佛教寺院。除了供奉地藏菩薩之外,還奉祀觀音菩薩、
註生娘娘、東嶽大帝等。
茗山巖有兩塊「顯赫台陽」.的匾額,一塊是前述同治八年所立的古匾,另一塊則是落款於「癸酉年仲夏吉旦茗山巖重修安座紀念」,癸酉年是
民國二十二年。
這樣我們大概可以比較清楚的了解到,若山巖兩次比較有記錄的重修是民國二十二年和民國七十五年兩次。
茗山巖佔地不大,和過去一百六十年前初建時比較,甚至有日益縮小之勢。一入山門幾乎就是大殿,前面一小塊空地是寺院供應金泊香燭之處
。殿前有偈題曰:
菩提須悟存心妙
薩教殿活一爐香
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內兩壁的壁畫,畫中景象正是十殿閻羅,由於殿內光線昏暗,兩相對照之下,給人十分陰森的感覺。
茗山巖是彰化地區少數專奉地藏菩薩的寺院之一,其啟建年代僅次於鹿港地藏王廟(建於1815年)。可見地藏信仰在彰化地區必有其特殊源由。
寺址:彰化市卦山里公園路87號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77)
07清雲寺
清雲寺原創於民國四十七年,由普進尼師建草庵,原為私人修行之用。五十九年鐘嬌弟(時任副住持)及鍾碧貞(監院)二位居士前來,並出資購
買原草庵附近土地一百二十坪,並合力重建清雲寺。整個工程進行達五年之久,於民國六十四年完成,同年農曆十月十一日舉行佛像開光安座
典禮。
前住持普進法師,俗名楊嬋英,廣東汕頭潮州人氏,三十二歲那年皈依於虛雲和尚座下,三十三歲來台,民國五十三年於台中靈山寺出家,由
德欽、德真兩尼師為其剃度,五十五年於台北臨濟寺受具足戒。
現任住持為霧峰靈山寺的修能法師,在輩份上普進尼師是師叔。民國七十一年前後普進尼師欲返大陸,將清雲寺委託修能法師全權處理,但清
雲寺一直是私人名義的道場,未曾辦理寺廟登記。修能法師首先將寺廟申請登記有案,使得清雲寺的面貌為之改觀,但整個寺院實際的運作仍
然是普進尼師負責,修能法師只是掛名的管理人。
目前寺院的常住眾包括普進在內共有兩位比丘尼,還有幾位在家菩薩在此共修,不過年齡偏高,普進尼師亦近八十歲。
清雲寺造型相當簡單,是一棟兩層式建築,一樓是寮房及寺院起居之處,二樓大雄寶殿供奉三寶佛,寺院雖小,環境卻十分清幽。
寺址:彰化市中山路三段410巷13號
電話:(04)7323211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65)
08朝天堂
朝天堂創建於清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由第一代住持蔡普水從福建渡海來台,首建齋堂於線東壁上寓稠庄,號太極山,供奉佛像,稱西天二佛
祖。清同治八年(西元1869)正式稱「朝天堂」,住持為嚴普高。嚴普高之下復傳七代,現任為林普心居士。
朝天堂屬於民間齋教信仰的龍華派,堂內原供奉頭戴五方佛冠的觀世音菩薩,其餘隨附供奉的有地藏、目連、韋馱、伽藍。
八十三年九月間朝天堂即有重建計劃,由於年久失修暫以鐵架、棉瓦支撐,怎奈年底的一場大火,使得朝天堂付之一炬,許多珍貴的經書與佛
像化為灰燼。這場祝融加快了朝天堂重建的腳步,但也使得珍貴的文物慘遭重大損失。例如原書寫在佛堂的兩首詩偈便不復再見了:
一卷心經共證善因皈我佛
三生淨業普施妙法覺迷津
身外無非幻境悟徹大千空色界
心中自具慈航虔修咫尺即西天
目前朝天堂正加緊趕工中,大殿佔地約八十坪,高八丈,左右廂房三層與殿齊高,由於經費的限制,距離完工啟用尚在未定之期。
寺址:彰化市復興里竹和路77號
電話:(04)72347524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109)
09開化寺
彰化最早創建的寺院是開化寺,但她早年的名稱叫「觀音亭」。據寺中一塊殘碑的記載:「重建觀音亭碑記,道光二十年。邑之有觀音亭由來久
矣!創於城北官舍之○○○……,開彰第一縣○也。……,兩遭兵燹邑之○○……,庚子春二月大慶落成」。
由於碑記受日月風霜侵蝕,大部分字跡也模糊不可辨,僅能依稀辨視者,僅上述字樣。從以上文字我們得知,開化寺兩度毀於兵燹,現在的開
化寺模樣,基本上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也就是碑記上的「庚子春二月」。
按觀音亭是舊稱,但何時改名為「開化寺」就不得而知了。據傳觀音亭創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由知縣談經正所建,乾隆十八年(1753)街民
捐資重修過一次,為彰化置縣最早興建之寺院。如果我們推測的沒錯話,觀音亭毀於兵燹者,必有一次是毀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之「林爽文
之亂」。事實上,自清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起兵鳳山,破府治,全台南北俱應。事平後,清廷便在雍正元年(1723),從諸羅絲分出彰化廳
及淡水廳,添兵防衛。是故,觀音於雍正二年創建是有其因由的。
「林爽文之亂」後的第九年,乾隆六十年又有「陳周全之役」,彰化縣城再毀於戰火,後又有「載萬生之役」、「施九緞之役」,觀音亭是再
毀於那一次戰火,無從得知。
開來繼往皆以修身為本
化渡慈航總須念佛至誠
這是題在山門上的詩偈。入山門大殿在望,殿口處有匾一塊,題曰:現大慈悲」
乃清同治十年(1871)所立。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有清乾隆甲寅年(1794)立的「圓通寶殿」懸匾一塊。寶殿左右分別有各立九尊的十八羅漢塑
像。殿柱佛龕上亦有題偈:
開褊蓮花香聞大地
化成舟楫恩渡眾生
圓通寶殿的正後方是三宮大殿,分別供奉有三宮大帝,痘公痘婆、地藏王菩薩。這裡亦有幾塊古匾,頗值一觀。「聖德資生」匾,道光壬辰年
(1832),「慈心保赤」匾,道光庚子年(1840)。
觀音亭曾在同治十年左右有重修過一次,圓通寶殿的「現大慈悲」匾,即是重修後留下的。
基本上,觀音亭(開化寺)雖足供奉佛教五大菩薩之一的觀世音菩薩,但是其信仰方式是比較接近民間信仰的層次的。在昔日民變兵燹多秋之際
,信仰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觀音菩薩,是中國庶民百姓精神的依靠之一吧!
寺址:彰化市中華路134號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89)
10慈濟寺(彰化慈濟光明寺)
彰化慈濟寺是簡稱,全名叫作「慈濟光明寺」依據其圓通寶殿的牌匾上的款是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來看,這一年應該是慈濟寺的成立年代。慈
濟寺原本為一個家庭式佛堂,六十五年間重新改建,成為一個正式彿教比丘尼道場。
現在的慈濟寺是擁有前庭在內的兩層高水泥宮殿式建築,佔地雖不是很廣,但在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能取得一席之地已經相當不簡單了
。
慈光法雨潤三千
濟明慧解空五蘊
這是慈濟寺山門口的題偈。
穿過山門拐個彎即可見到一堵矮牆,幾乎與人齊高,穿過矮牆的圓形門,慈濟寺的前庭及大殿就在望了。庭院中有涼庭及象徵金沙琉璃的細白
石舖地。
慈大無邊悲心同體
濟世有道聖賢至行
橫批:
慈恩如天普永濟
這是一樓圓通寶殿口的題偈,殿口橫樑上的「慈濟禪寺」的落款上有「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字樣,顯示其完工啟用年代。
圓通寶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二樓大雄寶殿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殿口有偈題曰:
慈心法施化金身萬億闡真如密諦
濟苦渡迷誦見葉三千設大會無遮
大殿的四壁有無數供信徒點燈祈福消災的阿彌陀如來金身小像,十分莊嚴。
大殿後方的七、八坪空地上有假山、水池,盆栽處處,寺院提供信徒的藏骨之所——「慈恩塔」亦在這裡。大殿的兩旁是寮房、知客室、齋房
。
據觀察,目前慈濟寺常住的尼眾約有四、五人,住持是真心法師。
寺址:彰化市南郭路一段52巷3號
電話:(04)7723711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79)
11福山寺
在佛光山所有的分別院中,雷音、壽山二寺是早在佛光山開山之前就存在的寺院,而彰化福山寺則是佛光山開創之後第一座增設的寺院。
民國六十四年破土動工,七十四年大雄寶殿及辦公大樓相繼落成,目前福山寺的規模有大雄寶殿、放生池、寮房、教室、朝山會館、辦公大樓
、念佛堂、講堂等。
在所有的建築當中最先完成的是朝山會館,那是因為當時南北高速公路尚未開通,從宜蘭、台北到高雄,只有縱貫公路可銜接,交通殊為不便
。星雲法師有鑑於此,遂在福山寺現址鳩工興建朝山會館,並派心平法師負責,讓南北往來的信眾中途有個休息之所。
福山寺佔地兩甲,座落在半山腰上,背倚八卦山,前臨大肚溪,與成功嶺遙遙相望。由於地位特殊,它肩負了文化、教育和弘法三大佛教事業
於一身,其中以「佛學大辭典」、「佛教史年表」,及「大藏經」的重新標注出版最膾炙人口。
民國六十八年,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自台北遷移至此,一年後再遷至佛光山。七十年編藏處正式遷來,慈怡法師繼慈嘉法師後接掌住持,隨
即開始主持大藏經及佛學大辭典的編輯工作。
由於受到地層下陷的影響,朝山會館以及佛學院球場嚴重龜裂,民國七十六年將原籃球場挖空質地鬆軟的礫土,改建多重擋土牆和雙層地下室
,地下室則建成念佛堂和多功能講堂。
福山寺並設有「福山佛學院」目前是以女眾為主,創設於民國七十二年,院長是前任住持慈怡法師,現任住持為依導法師。佛學院以星雲法師
為導師,學生全部住校,修業期間為二年,畢業後有留寺參與編務,亦有返回常住,更有到佛光山繼續升學者。
福地同登萬修萬人去
山門直上一念一如來
這是山門上的題偈。目前在山門外有新大樓的整建,可能是新朝山會館。
福慧雙修廣結善緣
山林並秀普度眾生
大雄寶殿的題偈。殿內供奉華嚴三聖,所有一切擺設乃一貫承襲佛光山之風格。
寺址:彰化市福山里福山街348號
電話:(04)7322571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p.97)
12曇花佛堂
曇花佛堂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二0>年),原本是民間的龍華派齋教信仰,信徒幾個人,租賃小屋一所,設置佛堂,作為修持之用。
幾年後因經濟來源枯竭,無力承租,以致香火斷絕,後適逢嘉義李普算慷慨解囊相助,收購此屋並奉獻出來供眾共修。後普在、普苗兩位居士
又增建東西兩廊。
道光三十年(西元一八五0年),李普春居士赴大陸福建鼓山得淨空方丈引見御史陳慶鏞,蒙獻「曇花佛堂」匾額一塊,目前這塊匾還存於堂中。
民前六年(西元一九0五年)林普堅居士再捐資購地,並大加整修,始有今日之規模。民國六年佛學泰斗太虛大師出國參加會議,回程受邀駕臨台
灣,並住錫曇花佛堂一週,這之間太虛大師題了「宏法利生」匾額一塊,落款處有「丁巳冬月普陀山太虛敬立」字樣,這塊匾額目前就懸掛在
山門入口處。
民國九年林普聯居士捐資,進行佛堂油漆粉刷工程,這其間並收購室外民房充作庭院,完成現有堂址之規模。民國三十五年林大賡居士接掌曇
花佛堂,四十六年重修,目前我們看到的堂貌乃當年整修後的樣子。
昔日的曇花佛堂四周乃是一片稻田,今日曇花佛堂早已淹沒於五光十色的商業霓虹之中了。在其中狹窄的巷子裡面,不經意地發現佛堂的蹤跡
,由於正值農曆七月下旬,這裡正在籌辦地藏聖誕超渡法會,一面面整齊的旗子一直沿伸到山門前。
曇地皈依無俗客
花開化度有緣人
山門口題著這麼一句偈,進入之後一入中庭,曇花佛堂的格局一目瞭然。全部是木料建造的堂基,彷彿可以想見當年歷史的久遠。兩廡供奉著
牌位超薦,在大殿「佛恩廣被」的匾額下,有偈題曰:
曇影幻空觀彈指頓超塵數劫
華光瞻妙相歸心同禮法中王
大殿龕上供奉著各式顯密佛像,其主供者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殿內泛黃的各種木雕橫樑,處處皆古蹟也。這其中最引人入勝者,乃佛龕左右兩
側彩繪的四大天王像,由於是丹青畫者直接於木板上作畫,更顯得彌足珍貴。彩繪之漆雖有些剝落,但仍能清楚地看見當年畫工之細緻,手法
之純熟。
住持林大賡居士,民國六年生,彰化縣人氏,自民國三十五年接掌曇花佛堂以來,銳意整頓,擴大堂址延伸至民生路,是在四十三年完成,方
便了弘法活動。民國四十四午膺任彰化縣佛教會第三屆理事長,自此連任十屆。民國六十三年當選中國佛教會常務監事及中韓佛教關係促進會
委員,現任彰化縣佛教會之主任委員。
曇花佛堂在日據時代歸屬日本曹洞宗,日軍撤台後台灣諸多寺院仍和日本曹洞宗有所來往交流,曇花佛堂就是其中之一,每年日本總本山總會
派人來寺誦經祈福數日。
林大賡居士在弘法工作體驗相當深刻,為了使弘法工作更具現代化,他在佛堂內架設閉路電視,廣泛地收集中、日兩國有關佛教歷史、人物、
古蹟的錄影帶,為信徒提供相當良好的受教環境,其用心令人相當感佩。
寺址:彰化市永樂街44巷6號
電話:(04)7225684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105)
13龍泉寺(彰化市)
龍泉寺的第一代開山住持號演嚴字定光,生於民國三年五月六日,圓寂於七十三年五月十一日,據寺方表示,演嚴尼師是皈依在台灣佛教高僧
斌宗法師(1901一1958)座下。
龍泉寺開創於民國三十九年,由於年久失修,加上馬路開通的關係,已於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十四日由前彰化縣長黃石城夫婦主持破土,同年十
二月二十日開工興建。
現任住持是聖一尼師,宇妙空,出家於民國四十六年一月十一日,禮悟明法師(1912∼)剃度,因聖一尼師是悟明法師所收的第一個女弟子,加
上剃度日是一月十一日故取名「聖一」。
聖一尼師早年畢業於台北十普寺之「三藏佛學院」,民國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由前一任住持聘為第二任住持。
民國卅九年真妙尼師前來創設佈教所,先建立草庵於此,後來由王玉霜大德喜獻寺地約五分餘地,並由林瑞珍、陳反、賴金英等居士及達空尼
師之幫助,於民國四十二年四月興工建築大雄寶殿,四十三年完成外觀,舉行入佛典禮,後並陸續增建。
前任住持簡歷:真妙尼師新竹縣人,民國三年生,畢業於佛教專修道場,十六歲出家於一善寺,曾往楓林寺監院,民國卅五年來彰,創建龍泉寺
。
地址:彰化市桃源里公園路二段76號
電話:(04)7224407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中部地區(下)》菩提長青出版社,1995年,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