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與教育 -- 沈智慧

最近幾年教育改革這個話題,廣泛的受到大家的重視,雖然 教育法令中並不准許私人興學,但私人興學的風氣卻在各個 小角落出現,連帶也帶出了﹁教育改革的聲音﹂。私人興學 會受到重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提出另一個實踐,這個 實踐有別於現有的教育體制,除了給學生課業的肯定外,也 要培養其他的美德,也就是說這些私人興學的人士,除了加 強孩子智育的發展,也要求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人格平衡,不 再以書念的好不好作為評斷孩子好不好的關鍵。

正確的來說教育是以﹁人為﹂對象的工作,但我們對人的了 解卻極為有限,人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這就是教育中廣泛 討論的人本主義問題,人本不只是一種哲學、一種思想、一 種主義,它應該是一個行動綱領,以對「人」的關懷來從事 教育的樹人大業。

在台灣打罵、體罰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喪失了對人性的關懷 與尊重,日前因教師體罰學生遭法院判決鉅額罰鍰的事件言 猶在耳,對於這種慣於以打罵,要求學生取得高分,以便考 上好學校的傳統教育方式,不啻是一記當頭棒喝。

最近常聽一些老師們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新新 人類思想前衛、舉止怪異,老師處罰學生得拿捏好分寸,否 則鬧上法庭,吃不完兜著走呢!其實和現今社會上抗爭活動 不斷,動輒爭自由、爭民主的風潮相對照,真有異曲同工之 妙!

行為模式是在一連串的學習過程中建立的,小孩、大人間的 互相模仿學習,加上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人權」開始受 到廣泛的重視,人權不只是自由權、生命權,人們口口聲聲 爭取的權利,它更應該是一種待人的態度,一種尊重人、關 心人、愛人的態度。

如果培育教師的學校,在學生求學的過程中,少有培養批判 能力的機會,這種的人格特質,將延續到他們所從事教育工 作上,使得我們的中學教育問題,無法因每年新血輪的注入 而獲得改善,而中學正是人格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養成階段, 在他們慣於以傳統的體罰的方式教育「學生」時,似乎忘了 如何把他們當作「人」來看待。不可否認的,學生,到了學 校學習的不應該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如果可以在互動啟發的 動態過程中,交換彼此的經驗、心得,從互動中學習待人, 獲取知識,這種無形的鞭策,更可引起學習的興趣,老師也 可以從中發現,學生是很可愛的,只要把他們當成一個完整 的「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需求以及表達意見的能力,我 們的孩子不是只有打罵才會進步,在疼惜、尊重環境中長大 的孩子,人格成長會更完全。

教育中對「人權」的忽視,也許是整個教育環境的問題,期 望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能先從改善教育方式著手,給我 們的下一代更多的關懷與愛心,減少人身的壓制與懲罰,讓 孩子們純真無暇的一面得以展現,給他們自由、快樂翱翔的 空間,讓我們對「人權」的尊重,真正落實在教育當中。

最後謹以一段話送給身為家長及教師的聽眾:

「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滿懷信心! 在阻礙中成長的孩子,知足喜樂! 在知識中成長的孩子,明白事理! 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耐! 在關懷中成長的孩子,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