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權教育工作與成果報告 [Word檔] -- 周碧瑟壹、人權教育基金會工作簡報柏楊先生在朋友支持下,於一九九四年元月八日成立「財團法人人權教育基金會」,並在香港明報發表「人權思想是美的誕生」乙文,著重生活人權,認為人權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裡,應該教育國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養國人「自尊尊人」的高貴情操。該會目前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工作項目如下:
一、中學生生活人權現況之問卷調查:
二、「名家談人權教育」專書之出版:
三、「人權版結婚證書」之設計印製: 2000年的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舉辦的總統府人權婚禮,採用人權版結婚證書,由陳水扁總統當證婚人,象徵著人權教育落實家庭的起步。
四、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 1999年12月10日下午,就在綠島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當天舉辦第一站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第二站的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於2000年元月在台北市舉辦,第三站於2000年3月在高雄市舉辦,第四站2000年6月在台北市舉辦,第五站2000年7月在金門縣舉辦,第六站2001年8月在金門縣舉辦。 2001年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委託人權教育基金會,分北中南三區於2001年10月5日、6日(南區),11月10日、11日(中區)以及11月24日、25日(北區),分別在台南女中、台中文華女中以及新竹女中舉辦教育人員人權教育研討會,全國高中、高職校長與學務主任共有七百餘人參加,由周碧瑟教授講「人權教育一路走來」,黃默教授講「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湯梅英教授講「人權教育的實踐」以及綜合座談。 2002年教育部委託人權教育基金會,於5月18日、19日及6月8日、9日分北區與南區兩梯次,在台北市舉辦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培育工作坊,期望人權教育能落實校園,普遍推動。
五、國中生人權教育營:
六、人權教育教案設計獎:
七、「人權紀念碑」(原名「綠島垂淚碑」)之籌建: 1998年12月10日在綠島舉行人權紀念碑動土典禮。1999年12月10日上午人權教育基金會在綠島舉行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由人權教育基金會創會董事長柏楊先生與前任總統李登輝先生共同揭幕。當天下午,就在綠島舉辦首屆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由漢寶德教授介紹人權紀念碑設計理念,柏楊先生介紹建碑理念,並由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湯梅英、但昭偉以及國立陽明大學周碧瑟等諸位教授主持及主講人權教育相關議題。 綠島已經很有名了,可惜是負面的出名,期盼這項建碑以及後續的人權教育,能將綠島負面的名聲轉向正面,期使綠島變成台灣人權教育的發源地,這也是對綠島居民的一項有意義的回饋。 貳、問卷調查結果 台灣在校青少年對生活人權的認知與行為現況以及與抽菸、喝酒的相關之探討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結果: 在「信任」方面,合計有4.0%的同學表示家人對自己不信任,56.9% 認為家人對自己的信任度為普通,另有28.9%的同學表示家人對自己很 信任。 在「評價」方面,分為父母及同學、朋友二部份。合計有6.2%的同 學認為自己平日表現在父母心目中的評價為不好,68.4%認為父母對自己 的評價普通,有14.7%認為很好。而認為父母對自己評價不好者以國中 生為最高(6.7%)。合計有3.1%的同學認為自己平日的表現在同學或朋 友心中的評價不好,71.8%認為評價普通,有9.9%認為很好。其中以國 中生認為同學、朋友對自己評價不好的比例最高(4.1%),至於高中生、 高職生、專校生則較低,彼此間相差不大。 在「隱私」方面,有34.2%的同學有翻別人書包的行為,至於拆同 學信件,聽別人電話、看別人日記的行為分別是19.0%、18.2%及13.0%。 家人對隱私權的尊重情形,以家人看自己的日記較少發生,其次是拆信 件、翻書包、聽電話(從未發生的比率分別是56.2%、39.4%、34.8%及29.7%)
(二)抽菸、喝酒現況 在「信任」方面,家人的信任與受測學生抽菸有顯著相關,但只與高 中、高職、專校組的喝酒有相關,與國中組的喝酒則無顯著相關。家人不 信任之國中組女生的抽菸可能性相當高,是家人很信任者的7.2倍,而家 人不信任在高中、高職、專校組的抽菸可能性遠大於喝酒可能性。 在「評價」方面,父母的評價與高中、高職、專校組男生的抽菸、喝 酒及國中組女生的喝酒有顯著相關。其中父母評價不好之國中組女生的喝 酒可能性相當高,為父母評價很好者之7.0倍,而同學評價很好者的抽菸 、喝酒可能性皆較同學評價不好或是評價普通者為高,此與父母評價的情 正好相反,可見青少年間評價的標準與父母評價的標準有極大的差異存在。 在「隱私」方面,大部份侵犯隱私權的行為與抽菸、喝酒的相關性皆 不顯著。 綜上所述,其相關情形結論如下: (1)整體來看,國中組女生對父母、師長不尊重、家人不信任、父母評價 不好特別敏感,較易反應於抽菸或喝酒的偏態行為。 (2)在「尊重」方面,師長對同學的尊重度較之父母對子女的尊重度更易 反應於青少年在抽菸或喝酒的偏態行為。 (3)「信任」方面,家人不信任者之抽菸、喝酒可能性皆較高,但家人不 信任與國中生之喝酒則無顯著相關。 (4)在「評價」方面,父母評價不好者之抽菸、喝酒可能性皆較高。但同 學評價的結果正好相反,無論是國中組或高中、高職、專校組的男生 ,同學評價好的反而抽菸、喝酒的可能性較高。可見青少年間評價的 標準與父母評價的標準有極大的差異存在。 (5)在「隱私」方面,侵犯隱私權的情形嚴重,不過與抽菸、喝酒無顯著 相關。 參、人權教育落實校園 回憶我剛接下人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職務時,心裡十分惶恐,因為對「人權教育」並不十分了解。就在這個時候,柏楊先生向我提起一位學者──黃默教授,打算約期晉見,介紹給我求教。這當兒,柏老因病住院,沒安排上。倒是有一天,忽然接到黃默教授的電話,他旅居美國多年,返台不久,打算向國科會申請一項「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的整合型計畫,他負責大學及研究所組的教材編訂,邀我擔任國中、國小組子計畫的主持人,我很勇敢的答應擔任中學組,因我過去做過六年中學生藥物濫用調查,和中學生還沾點邊。我推荐台灣大學吳英璋教授接國小組。吳英璋教授當時借調到台北市政府當教育局長,他認為國小還不夠,必須再加上學前,於是引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湯梅英、但昭偉、幸曼玲、林佩蓉等諸位教授。 黃默教授以整合型計畫的總主持人向國科會提出整合型計畫構想書,審查意見中有一點提到由外行人當子計畫的主持人,雖未言明,但很明顯的,指的是我,這是事實。不過,國科會還是同意我們提計畫。我負責中學組計畫,劉文良教授向我推荐余伯泉教授協同主持,於是中學組主持人雖外行,卻在內行學者協同主持助陣下,也擬出了有模有樣的計畫書。最後,由東吳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分別提大學組、中學組和小學組三個子計畫的整合型計畫,「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終獲國科會人文組補助三年(1996年8月至1999年7月)。 執行國科會計畫的三年間,除了參與各子計畫的教授,自行小組聚會(如:國小組,每週聚會一次)外,整合型計畫的教授群,則每月聚會一次,從權利的定義,人權的定義...討論起,每位教授背景不同(政治、法律、教育、心理、哲學、公共衛生等),觀點互異,尤其是談到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常常辯得面紅耳赤,只差沒有不歡而散。這當中,若逢國際人權教育專家訪台,黃默教授也會帶到聚會中來。後來國立陽明大學黃嵩立教授也加入了這個團體的聚會,至今,雖然國科會計畫已經結束,但聚會依然按月舉行。 在理論中打轉了一年多,有一天,又在東西方文化價值的論點上引爆爭議,繼而衍生出一個問題:「有沒有普世價值的人權?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權?」結論是「有」,如:健康權。於是,中學組率先付諸行動,於1997年暑假,透過陽明十字軍,到台南縣新市國中,試辦為期三天「國中生人權教育營」,以抽菸、喝酒、嚼檳榔、吸毒、騎機車戴安全帽為例,透過小團體活動形式,發展出自由權和健康權的對話:在「新人類」標榜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自由權之下,當面對生命與健康等最基本的人權時,是否應作適當的尊重?期望藉著這項活動,不只介紹人權的概念,更希望培養出尊重的素養。 國立陽明大學是以醫學為主的大學,「人權教育」這四個字要走入校門,確實有點困難,陽明十字軍過去二十年來,每年寒暑假,下鄉服務,從事的是醫學相關的課題,尤其是衛生教育。我在黃默教授的感染下,發現這也是人權教育的觀念,但要將這觀念帶入校園,並不容易。首先,在人權教育教授群每月聚會時,我請陽明十字軍幹部一起參加。一個學期下來,幹部有了概念,於是在陽明大學安排一個全校性的演講,請黃默教授和柏楊先生到陽明來演講,講題是「談人權教育」。為了暖身,先辦了一個「柏楊回憶錄讀書會」,由我和同學們討論,回答有關問題。 演講當天,正逢電視實況轉播陳進興挾持武官的晚上,武官住宅離陽明大學不遠。舉辦演講最怕的是沒有聽眾,這麼嚴肅的講題,能有幾人來?沒想到可以容納三百多人的表演廳,坐滿三分之二以上,兩位大師的魅力由此可見。 演講隔天,「人權教育」四個字已經在陽明大學校園裡散播開來。接著,在黃嵩立教授安排下,邀請黃默、湯梅英、但昭偉、陳俊宏、陳瑤華等諸位教授到陽明,為十字軍上人權教育相關課程。 自1998年(世界人權年)起陽明十字軍正式舉辦「國中生人權教育營」的活動。至今四年,已在台北縣八里國中、台南縣新市國中、台東縣綠島國中、花蓮縣萬榮國中、苗栗縣頭份國中、花蓮縣鳳林國中、高雄縣阿蓮國中、高雄縣湖內國中、苗栗縣啟新國中、花蓮縣光復國中等校辦過。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在籌備活動期間,陽明十字軍隊員首先經過人權教育的洗禮。 在黃默教授的策劃下,於1998年11月在東吳大學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人權教育成果展覽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Dr. Theododore Orlin,英國Professor Audrey Osler與日本Mr. Jefferson R. Plantilla等國際著名的人權教育專家來台演講,同時發表國內大學組、中學組、小學組與學前組人權教育相關的研究成果,並於東吳大學交誼廳舉辦人權教育教材成果展與海報展。 在湯梅英教授的策劃主導下,於1998年在台北市教育局資助下推出「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工作坊」計畫,培養中小學教師人權教育理念,及實際教學的技巧與態度;並培養教師具有尊重學生基本人權的知能與態度,增進教師專業成長,營造人權保障與尊重的教育環境。在這個階段,培養了一批日後「人權教育種子教師工作坊」的輔導老師。 肆、陽明十字軍「國中生人權教育營」簡報 1978年,國立陽明大學學生組成「陽明十字軍」,每一年的寒暑假有將近三百名學生自費下鄉,到台灣偏遠地區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從開頭十年的子宮頸癌防治,到第二個十年以高血壓、糖尿病篩檢為主的社區預防醫學,都有具體的成果,例如婦女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從婦女癌症死因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1998年是陽明十字軍成立的第21年,也是陽明十字軍一個新的里程碑,配合東吳大學黃默教授向國科會人文處提出編訂人權教育教材的整合型計畫,陽明十字軍加入人權教育的行列。該項計畫除了學術研究外,為了真正落實人權教育,由陽明十字軍做先發部隊,舉辦「國中生人權教育營」,推廣人權的理念,彌補台灣教育體制下長期被忽視的人權教育。 1997年陽明十字軍在台南市新市國中首度試辦「人權教育營」,經過一年修正調整教材後,1998年擴大為四個營隊,分別於台灣中部、東部、南部及離島等地選出一所國中,即苗栗頭份國中、花蓮見晴國中、台南新市國中及台東綠島國中,每一支營隊約由25名陽明大學同學組成,共計有百餘名陽明十字軍投入這項活動。 整個籌備時間長達一年,過程嚴謹且用心,首先是陽明十字軍對內招收隊員,隊員必須通過一關關的筆試、面試,隊員名單放榜後,再進行一連串的集訓,如:邀請黃默等教授演講上課、研習國中生心理學、舉行人權相關書籍的讀書會,以及問卷設計、帶隊技巧等訓練。緊接著在寒假期間,由陽明十字軍四隊領隊帶領數名幹部前往當地探勘,依各服務地點的風俗民情與居民需要,設計出最適合當地國中生的課程。下學期開學時再透過校方的宣傳,有的營隊甚至親自到各班級做廣告,一共吸引了約二百名學生主動報名參加。 1998年7月,陽明十字軍四支隊伍由台北出發,分別前往綠島、花蓮、新市、頭份等四所國中舉辦營隊,為顧及參加的國中生的安全,也考慮到活動地點是在學校,因此營隊時間訂為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上、下午共四堂課,每堂課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一連舉行四天。為了避免人權理念流於教條式的宣傳,也為了吸引國中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們的興趣,上課模式多採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發揮、主動發言,或藉著戲劇表演,或透過遊戲互動,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傳達人權的觀念。 課程名稱饒富趣味,頗具巧思,如:「敲開人權的門-knock, knock」、「人權故事大接龍」、「人權大富翁」、「Who am I」、「做個富有的人」、「殘障體驗營」、「心靈捕手」等。我們透過和青少年最切身相關的問題,如:抽煙、酗酒、嚼檳榔、藥物濫用及騎機車戴安全帽與否等議題,和國中生一起探討健康、生命、自由、平等四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引導國中生思索:當自由權和生命權、健康權發生砥觸時,之間的分際應該如何抉擇和判斷,我們希望培養國中生「尊重」和「包容」的理念,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每天晚上陽明十字軍都會針對當天上課教案的內容、時間的掌控及學生的參與、反應提出檢討,以做為隔日的借鏡。 營隊的最後一天,名為「人權大冒險」的課程以闖關的方式驗收國中生學習的成果,營隊結束後,也發給每位參加的學生一份問卷,針對課程內容、教授的方式及學習的結果詢問國中生的意見,以做為明年出隊前的參考。 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發現,透過有趣的上課方式,國中生對於自由、平等、生命、健康等四個基本人權已有初步的認識,而我們所希望傳達給青少年----「尊重」的觀念,雖然不能發生立即而有效的影響,至少使國中生願意正視它,開始去思考它,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另外有高達九成的國中生反應,希望陽明十字軍在明年甚至往後的每一年都能前往當地舉辦營隊,尤其他們希望下一次的舉辦地點可以改在校外,活動時間可以延長為五天四夜或七天六夜,這些意見都是對陽明十字軍的肯定與鼓勵。 「人權教育營」是陽明十字軍從醫學跨入人文領域的第一步,我們關心人權乃是基於對人的關懷與尊重人的尊嚴,和過去二十年來我們投身於關心民眾的生命及健康的理念與情懷是一致的,做為人權文化、人權教育的播種者,我們深切期望今日在年輕一代心中所撒下的種子,十年、二十年後能夠開花結果。 人權版結婚證書-結婚人盟誓 我們二人謹定於 年 月 日(農曆 年 月 日) 午 時 在 舉行結婚典禮,寫下海誓山盟,終身遵守,在婚姻路上,共同經營,災難 病痛,互相扶持,永不分離。並就下列事項,立下承諾,即令滄海化為桑田,桑 田再化為滄海,也要攜手共進,相親相愛,直到白頭。 一、我們宣誓 從結婚這一天開始,不但成為夫妻,互相敬愛,分擔對方的快樂 和憂愁。也同時成為朋友,而且是諍友,互相勉勵,互相規勸, 互相批評。 二、我們領悟 愉快的共同生活,全靠心靈溝通,所以,我們一定善用言語,不 僅表達愛心、關心,也使彼此藉語言加深瞭解,一齊成長。絕不 粗聲叱責,絕不用肢體代替言詞,絕不允許發生婚姻暴力。 三、我們認知 家庭與事業是夫妻共同經營的果實,夫妻對家准的貢獻等值,在 家庭內或社會上,價值完全相同,社會工作薪俸無論多少,家務 工作的薪俸都與其相同。 四、我們同意 將來我們有子女,管教上如果有不同的意見,甚至有尖銳對立的 意見,一定會克制自己,去請教專家,絕不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 希望的工具,也絕不用孩子來炫耀自己。 五、我們認為 一夫一妻制,是社會安定的磐石,是孩子們成長最安全的溫床, 我們喜愛並尊重這種制度,並用事實和行動,維持它的尊嚴。 六、我們警惕 婚姻生活並不多采多姿,它不但平凡,而且瑣碎,如果不滋養珍 惜,容易使生命憔悴,心靈傖俗,所以生活之中,我們一定保持 適度的假期,與孩子一起長大。 七、我們謹記 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孝敬對方的父母,不僅是回報養育之恩, 也是培養自己人格的完整,為我們的下一代立下榜樣。 八、我們了解 我們將來會老,所以,我們從結婚這一天,就培養專業之外的其 他藝術興趣,如書、如畫、如音樂,使我們的生命永遠充實燦爛。 總結以上八點,我們雖不能馬上做得完美,但我們會耐心追求,永不沮喪,永不 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