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 Tianshan(凌山)
---- Back to 《絲路之旅地圖》----
玄奘絲路行:
  玄奘一行人從阿克蘇進入天山山脈,繞過海拔23620呎的勝格里峰,從冰河覆蓋的達嶺隘口穿越天山(《西域記》作凌山)。險惡的環境,使他們遭遇未曾有的重大劫難,短短數日之內,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隨從和牲口,不是餓死,就是凍死。
  出了天山北麓,人困馬疲的一行人在伊克塞湖(《西域記》作大清池)暫憩。此湖因湖水常年不結冰,所以又稱為「熱海」,是西突厥大王葉護可汗的冬宮。(Sally Hovey Wriggins,杜默譯《玄奘絲路行》,智庫文化,1997)


天山山脈穿越冰河谷壁的道路。
(圖片來源:《玄奘三藏的絲路(中國篇)》)


從伊塞克湖畔眺望天山山脈,湖畔盛開許多珍貴的花朵。
(圖片來源:《玄奘三藏的絲路(中國篇)》)

天山簡介:
  天山是新疆的象徵,是由數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平山脈組的山系,高度一般為3000-5000公尺,最高的托木爾主峰高達7435公尺。層巒疊嶂的天山山脈由西向東橫貫新疆中部,將全區分為南疆和北疆。在線延起伏的雪峰嶺間,散布許多風光奇的河谷與盆地,其中包括素有「新疆糧倉」之稱的伊犁谷地、中國最低的吐魯番窪地,以及哈密盆地、焉耆盆地、拜城盆地和昭蘇盆地等。

天山雪蓮。
(圖片提供:許素朱)
  天山,對於新疆人來說,有如母親一般地親切。新疆的年降雨量不過二百釐米而已,但橫貫新疆東西的天山山脈,到了夏天萬年雪溶化之後,帶給了居民生活的條件,也展開了維吾爾及哈薩克等部族多彩多姿的風俗文化。(田中淡、莊伯和等《中國名山古剎》,雄獅美術,1981。《中國地理大百科14新疆甘肅》,光復書局,1997。)

] 凌山簡介:
位於新疆烏什之北,天山之穆雜爾特嶺,其地約在今之拔達嶺(Bada)。玄奘三藏赴印度時曾經過此地。凌,乃冰之意。據西域見聞錄卷一載,伊犁與烏什交於穆肅魯塔班,其山皆冰,望之如銀,為南北之衝衢。玄奘三藏由伊吾至可汗浮圖,過天山之北向西進,應高昌王麴文泰之請,改變路線,經由南道,滯於龜玆國六十餘日後,於陽春四五月之交翻越天山,此路之難行不遜於橫斷敦煌、伊吾間之沙漠。山之出口處有伊斯庫爾湖(Issik-kul),土語乃「熱海」之義,以湖水含有鹽分,故不結凍,而非真熱。〔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 佛光辭典p.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