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拉 Jalalabad (那揭羅曷國)
---- Back to 《絲路之旅地圖》----
玄奘絲路行:
  查拉拉城是釋迦牟尼佛無數著名傳說發生的場所之一,例如:佛陀前世曾遇見燃燈佛,得燃燈授記日後必定成佛。阿育王在未來佛遇過去佛燃燈的地方建窣堵波為記。玄奘用繞塔禮佛表達他的虔敬。在查拉拉城附近,有一座佛陀世尊在大戰瞿波龍之後留下自己身影的洞窟。玄奘也沒有錯過,在這座佛影窟見到了佛身相好光明。
  查拉拉城和附近的哈達有燃燈窣堵波和佛影窟這些朝聖名所,這一地區能成為考古寶庫自是無足為奇。一八四○年代,印度考古學先驅查爾斯.梅森(Charle Masson)在查拉拉附近的畢馬朗一座窣堵波廢墟,發掘一只石盒,盒內有一只嵌著紅寶石的純金小圓盒,裡面裝著佛陀舍利。這只精美絕倫的古物現在保存於大英博物館,圓盒上繪著一尊立佛,梵天和帝釋天分立兩側,則是印度教的神祇歸化為佛教護法。這是初期世尊佛陀造像之一。在此以前的浮雕都是以法輪、菩提樹、佛足等代表佛陀,在這小盒中則首度出現佛的人像造型,說明了佛教美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查拉拉城在第七世紀時就已盛行重商主義。玄奘提到當地僧人之處不多。他抱怨為了參拜無以數計的宗教遺址,花了他五十枚金幣、一百枚銀幣、兩方絲幡、兩丈錦緞,兩襲法衣。他形容本地人崇敬佛法,但這朝聖名所卻有令人百思莫解的事:「伽藍團多,僧徒寡少,諸窣堵波荒蕪圮壞。」(Sally Hovey Wriggins,杜默譯《玄奘絲路行》,智庫文化,1997,p.87)


舍利容器:這件舍利容器由純金製成,並鑲紅寶石,非常珍貴。尖拱門中有佛像、菩薩像、天神帝釋天和梵天。佛像和菩薩像的出現,說明了佛教美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圖為容器中的佛像、菩薩像(阿富汗,古健陀羅,西元2世紀,金,高7公分,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圖片來源:《佛教美術》)


舍利容器的天神帝釋和梵天。(阿富汗,古健陀羅,西元2世紀,金,高7公分,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圖片來源:《佛教美術》)

查拉拉簡介:
  查拉拉Jalalabad(《西域記》作那揭羅曷國Nagarahara,位於阿富汗喀布爾河南岸,西起亞格達拉克山隘Jagdalak Pass,東至開伯爾山隘Khyber Pass,南對沙費德嶺Safed koh。 查拉拉是阿富汗東南部的都市。距離巴基斯坦國港都市白夏瓦約180公里,距離國境74公里。此附近自古即是佛教重要的歷史遺蹟,以赤土陶器聞名的巴特佛跡即位於此處的郊外。近郊有許多石窟佛塔遺跡。(唐玄奘、辯機原著,季羨林譯注《大唐西域記校注》,新文豐出版,1987。長澤和俊《新絲路百科》,雄山閣出版株式會社,1994。)

那揭羅曷簡介:
  那揭羅曷,梵名 Nagarahara。又作那乾訶羅國、那伽羅曷國、那迦羅訶國、那竭國。印度古國名。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此國東西長六百餘里,南北亦有二百五十餘里,四面皆山。國有大都城,無大君長,隸屬於迦畢試國,物阜民豐,崇敬佛法,然伽藍雖多,僧徒寡少,另有天祠五所,異道百餘人。城東二里處有阿育王所建之塔,高三百餘尺,據傳為釋尊因位時,由燃燈佛授記之處。城東南有醯羅城,城中有七寶塔,供奉佛陀之頂骨。此國約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喀布爾河流域,猶有古塔殘存。〔高僧法顯傳、洛陽伽藍記卷五、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釋迦方志卷上、A. Cunningham: The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佛光辭典p.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