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生涯˙上海之行
《上海之行》
平劇票房唱"華容道":把傳統留下來   台灣光復不久,布袋戲開始進入內台演出,宣示了布袋戲不只是祭祀酬神的一部分,而 是可以單獨成為一個完整的表演體系,作為民眾休閒的商業活動。傳統布袋戲戲目、表演舞 台、甚至戲偶已不能滿足內台需求,因此,更新穎的行頭,更刺激的劇情,大型而變化多端 的布景出現,戲偶逐漸加大,武俠戲上場,布袋戲漸漸走入另一波革命。
  李天祿也身在這波潮流之中。一次在內台戲演出結束後,從上海回台的莊阿茂邀他到大 陸演出,當時李天祿受到莊阿茂的鼓吹和食宿保證以及對大陸的嚮往,燃起他的挑戰之心。 一九四七年「亦宛然」一行人前往上海,孰料抵達上海,莊仔不懂規矩,沒有預定戲院檔期 ,自然沒有場地演出。莊仔無法負擔,一行人只好住進「台灣公會」,當時的會長李惠光幫 他們籌措旅費,兩個月後,終於返台,一趟希望之旅,沒想到成了蒙難之旅。
李天祿嫻熟平劇鼓介   這一趟上海之旅雖然不甚順遂,但這段奇遇卻也讓他的外江布袋戲更上一層樓。在上海 枯等船期時,李惠光曾請他們為友人做演出。李天祿以平劇的方式,沒想到竟然遇到鼎鼎大 名的麒麟童,看完戲後他覺得不可思議,跟李天祿一番談話,甚為投緣,特地為他在黃金戲 院演出月下追韓信。李天祿開了眼界,更加愛上平劇,對麒派的表演產生瘋狂的愛慕之心, 更加勤於練習,並引用在布袋戲裡。
李天祿著名的「三國戲」幾乎都是以平劇方式演出。

《清宮密史》
  李天祿的上海之行第二個收穫就是就是帶回一部「清宮密史」,這部清宮密史」掀起台 灣布袋戲的少林旋風。
最先為李天祿排戲的吳天來攝於大橋頭安西街   先生在前往上海前即曾演出少林戲,從上海回來後他將「清宮密史」改編成布袋戲劇目 ─﹝清宮三百年﹞,從年羹出世開始,一直演到朝廷朝廷捉呂四娘、甘鳳池,後來再接「我 是山人」寫的少林寺。那時候非常轟動。有一群觀眾騎著腳踏車,隨著戲班,只要「亦宛然 」有戲,他們就騎車來看。當時,有一個和棚下賣土豆叫阿牛,他也會將「亦宛然」整個月 的戲印好,送給觀眾,所以,演「少林寺」時棚下總是人山人海。﹝少林寺﹞一共搬演十三 年才結束。
與布袋戲界最著名的導演吳天來攝於士林李宅   小說總會有演完的一天。當時李天祿聘吳天來教兒子陳錫煌學漢文,而吳天來極為好戲 ,常觀李天祿演戲,俟李天祿演到﹝血戰羅浮山﹞一集時,上海這套書突然斷版,劇情無法 銜接,觀眾更是欲罷不能,吳天來嘗試幫李天祿排戲,觀眾的反應更瘋狂,吳天來把少林寺 接了下去,也開了金光戲的先河。
與西螺"新興閣"鍾任祥一同請尪仔合影   吳天來可以說是台灣布袋戲編排的第一人,由他和李天祿聯手,無意間開創了布袋戲的 另一條路。再那個時候,吳天來三個字,等於內台戲票房的保證。李天祿誇他,擅長安排個 種恩怨情仇,他還有一種本事,就是把「無理說成有理」。
  吳天來在「亦宛然」成名之後,西螺「新興閣」的班主鍾任祥曾商借吳天來南下,鍾任 祥擅長少林拳,吳天來使其盡情發揮所長,少林戲又風靡南部,布袋戲發展出另一種面貌, 屏棄傳統鑼鼓樂,強加燈光佈景,使劇情更加懸疑緊張,角色脫離傳統程式,千奇百怪的造 型。「金光戲」於焉在台灣形成。

《發展逸事》
保存演出"反共宣傳劇"穿軍裝的戲偶   民國三十九年,國民政府遷播來台,大陸淪陷,全台陷入不安的情緒,政府成立了許多 「反共抗日」的團體,希望能貫徹反共抗俄的的意志,其中有效的方法的方法就是宣傳劇, 而廣受歡迎的李天祿布袋戲又雀屏中選。
  呂訴上在《台灣電影戲劇史》中曾到李天祿的「亦宛然」曾上演反攻抗日劇「女匪幹」 。李天祿四十一歲開始在中央黨部第四組擔任宣傳隊隊長,當時規定和日劇時期差不多,每 場戲開演,前演出二十分鐘的宣傳劇。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事情,李天祿覺得好笑,日據時代 為日本宣傳時要說天皇多好、大日本帝國多好,光復後要說國民政府多好……,有時他還會 搞混呢。
保存演出"反共宣傳劇"穿軍裝的戲偶   李天祿曾在老總統和蔣夫人為招待中央各級主管機關及家屬舉辦的「忘年會」演出,一 回演出的時候,老總統特地到後台看他演。一見到總統,李天祿趕快向他敬禮,忘了手上還 有尪仔。台下觀眾突然看不到尪仔,笑成一團,老總統要他不要停止,散場後又到後台來, 客氣的說:「以後正式演出時不必向我行禮,不管我是總統…….。」
  李天祿一直記住這件事情,所以,只要他站在台上表演,一定非常專注。因為,在舞台上, 他就是總統。

《宣布解散》
參加地方戲劇比賽演出時,各界贈送之花籃與精美舞台相互輝映   渡過布袋戲的極盛期,總希望美好能以凝結的狀態暫留,但時代的潮流是抵擋不了的。 民國六十六年二月七日,李天祿應邀赴香港參加國際戲劇節,這是他第一次踏出國門,也是 布袋戲第一次受邀出國表演,這個榮耀在李天祿心裡自是百味雜陳。
  傳統布袋戲在當時已逐漸失去觀眾。雖然「亦宛然」平均一個月還有十棚左右的戲,尚 可維持劇團運作,但畢竟是「廉頗老矣」。再說,與其受觀眾冷落,弄到狼狽不堪收場,到 不如認清形勢,順勢為之。所以李天祿決定香港國際戲劇節結束,回台就金盆洗手,給「亦 宛然」留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從香港回台,李天祿不願意驚動各界,日作正常。往例每年元宵台北溪洲底土地公廟都 請「亦宛然」演戲謝神,散戲時,李天祿正式宣布解散,觀眾譁然。
  但怎麼也料想不到,李天祿的宣布退休竟然是退而不休,反而更加忙碌起來。這年李天祿六 十九歲,莫非應驗了那句老話:「人生七十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