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紀念碑週年慶】(2000/12/9)
   【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1999/12/10)
   【人權紀念碑動土典禮】(1998/12/10)

   人權紀念碑籌建緣起 (1996)
   人權紀念碑建碑始末 (1996-2000)
   人權紀念碑推動日誌 (1996-1998)
   綠島垂淚碑建碑發起人大會 (1996/8/17)
   人權紀念碑籌建委員


人權紀念碑建碑始末 (1996-2000)

周碧瑟 完稿於1999年12月31日

  人權紀念碑終於落成了!回顧建碑過程,實在艱辛。

  回想建此碑的由來,還是得追溯到「柏楊回憶錄」的問世,在一次應邀參加「談柏楊回憶 錄」的讀書座談會中,柏楊隨口提起公視要拍柏楊傳,要重返綠島,希望藉此做點紀念性的事 ,如:建綠島垂淚碑或類似以色列的哭牆。我一聽“哭牆”,像觸了電立刻排斥,太強烈了,倒 是對“垂淚碑”情有獨鍾,引發無限遐思,不假思索立刻接口:“好!就由人權教育基金會來籌 建!”當時柏楊回憶錄正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但全書尚未上市,身兼遠流出版社發行人 與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雙重身份的王榮文先生,立刻呼應,先出版綠島垂淚碑紀念版的「柏楊 回憶錄」精裝本來籌募建碑基金。

  接著,由基金會原來的七位董事:柏楊、王榮文、楊啟航、許素朱、張鴻仁、黃日燦和周 碧瑟,再加上盧世祥、吳祥輝、周俊吉、卜大中、曾志朗共十二人組成建碑委員會。

  吳祥輝先生提出招募綠島垂淚碑建碑發起人的企畫案,每位建碑委員招募十位發起人,每 人捐貳仟元,基金會贈送綠島垂淚碑紀念版的「柏楊回憶錄」乙冊,再由每位發起人招募十位 贊助人。我向柏楊說:「等碑建好,我先垂淚,因為朋友都被我嚇跑了。」建碑委員面有難色 ,覺得很難做到。結果卻出人意表,建碑委員不只個個達成目標還超出預算之人數。

  公視為拍柏楊傳,到綠島綠洲山莊牢房拍攝當年囚禁的場景,我隨柏楊赴綠島,於1996年 7月17日到綠島鄉公所拜訪,陳進文鄉長到台灣本島開會,與陳嘉文秘書洽談,贊成此構想, 但因綠島的規畫由觀光局負責,建議拜訪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管處)處長。

  在尹衍樑先生的引見下,1996年11月7日柏楊與周碧瑟到觀光局拜訪當時的東管處蘇成田 處長。他支持建碑理念,指出可建碑地點有兩處,一處在機場附近,另一處在綠洲山莊前之海 濱地帶,建議先取得輿論支持。

  於是柏楊在各媒體發表建碑理念,事實上從1996年4月12日起報章雜誌就已陸續刊登, 1996年11月17日在台北市濟南路台大校友會館4樓,召開「綠島垂淚碑建碑發起人成立大會」 ,各媒體社論或專欄紛紛為文發表支持建碑理念。在1996年底,已超過400人加入發起建碑。 1997年6月6日盧世祥、張鴻仁與周碧瑟再訪已升任觀光局副局長的蘇成田先生,請教下一步 該怎麼辦,蘇副局長建議我們拜訪台東縣長。

  1997年7月29日,柏楊、楊啟航、張鴻仁和周碧瑟四人,前往台東縣政府拜訪陳建年縣長 ,說明建碑理念。縣長原則上支持,但考量選舉在即,決定等年底縣市長選舉後再議。

  1998年2月8日,李登輝總統請柏楊夫婦到官邸茶敘,柏楊向總統提出建碑計畫,蒙總統 支持,隔天(2月9日),自由時報大幅報導。

  1998年2月20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聯席會議決議聘請洪清慶先生擔任本會執行委員。1998 年2月26日,柏楊、洪清慶與周碧瑟赴和平基金會,拜訪二二八紀念館葉博文館長,聽取二二 八紀念館的興建與維護、管理之經驗,作為日後垂淚碑之借鏡。

  在蘇進強先生的安排下,柏楊、蘇進強、盧世祥、洪清慶、周碧瑟五人於1998年4月13日 下午在老爺酒店與行政院陸炳文組長見面,洽談垂淚碑的建碑理念並尋求可能的協助。於是, 透過陸炳文組長的安排,1998年5月5日,柏楊、盧世祥、蘇進強與周碧瑟四人赴行政院拜訪蕭 萬長院長,報告建碑計畫,希望能在世界人權年(1998年──世界人權宣言宣佈的50週年)的世 界人權日(12月10日),舉行綠島人權紀念碑的動土典禮。蕭院長支持建碑,但主張由公家主 辦,可解決往後維護問題。答應赴台東見縣長時提出此案。隨後,在報上見到蕭院長親赴綠島 ,並參觀綠洲山莊的牢房。

  在1998年6月19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聯席會議中,採用柏楊所擬的碑文如下:『在那個時 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同時,在此次會議中,增聘蘇進 強與洪清慶兩位建碑委員。

  為了建立與綠島鄉民的感情,早先,張鴻仁委員在防疫處長任內,探訪綠島鄉公共衛生業務 時,巧遇陳進文鄉長,相聚甚歡,建立良好關係。1998年暑假,特組一隊陽明十字軍到綠島服務 ,包括為鄉民量血壓與作心電圖檢查,若有問題立刻轉診到台北榮總心臟科,另外,針對綠島國 中生,舉辦「國中生人權教育營」,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亦捐出一批適合國中生閱讀的藏 書給綠島國中。在1998年7月15日,王榮文、楊啟航、洪清慶與周碧瑟四人,到綠島探訪陽明十 字軍並拜訪綠島鄉陳進文鄉長,鄉長樂見其成,願全力支持。

    1998年9月4日,柏楊、王榮文、楊啟航、洪清慶與周碧瑟在台北來來飯店與當時省政府文化 處洪孟啟處長見面,洽談垂淚碑建碑事宜,尋求可能之協助。

  然後,又是一陣等待與無奈,兩年來,建碑委員的聚會從遠流出版公司的會議室,換到信義 房屋周俊吉董事長提供的會議室(連同供應晚餐便當),每次委員們相聚甚歡,談時事、談理念 ,可是對於建碑乙事卻總在半空中轉,無法落實。從國家元首、行政院長到基層鄉長都表示支持 ,可就是沒有著力點。洪清慶委員建議,直接發函給東管處,於是就一紙公文出去了。沒想到, 這個時候的東管處長陳水源先生立刻來電,問我需要何種協助。

   於是,在1998年9月14日,柏楊、洪清慶和周碧瑟三人,在陳水源處長親自陪同下,赴綠島探勘 ,確定在綠島公館村船澳附近之公園預定地建碑,當天定椿,隔天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詳細報導並 刊出定椿照片。

  報紙刊載後,引起某些綠島鄉民的反彈,他們認為垂淚碑大概是蓋個墓碑,供受難者家屬到 碑前哭泣祭弔,會破壞當地的景觀。眼看著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即將到來,時間十分急迫,建碑 土地未確定,一切都免談。為尊重綠島鄉公館村民意見,認為「垂淚」太過悲情,1998年10月8 日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暨建碑委員聯席會議,決議更改碑名,以「人權紀念碑」替代「綠島垂淚 碑」,只是委員們內心對「垂淚碑」還是有一份很濃很濃的感情,難以忘情割捨,尤其是柏楊。 經陳水源處長與陳進文鄉長與鄉民溝通,終於取得綠島鄉民同意,東管處於1998年11月17日發 文給本會,同意於該地建碑。此時距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的動土典禮已經為時不多,時間壓力 可想而知。

  1998年9月26日的建碑委員會議討論,將人權紀念碑動土典禮工作分組。引用柏楊於1998年 12月底發給朋友的賀年函中對建碑委員的封號如下:『周碧瑟當「大」總管,黃日燦、王榮文當 募捐股長,張鴻仁當場地股長,楊啟航當交通股長,蘇進強當接待股長,盧世祥當新聞股長,周 俊吉當工程股長,許素朱當網站股長,柏楊當收發股長兼文書股長,洪清慶當總務股長,曾志朗 當國際股長,卜大中、吳祥輝當不管股長,張鴻仁臨時陪副總統訪中美洲,敦請鍾越漪小姐代理 。』

  此後,每週四下午6:30密集會議。10月2日的會議決定設計稿以指定邀稿方式進行。第一人 選為貝聿銘先生,第二人選為越戰紀念碑設計人Maya Lin。由柏楊擬妥致貝聿銘之邀稿函,傳 真到紐約。經曾志朗電話接洽,均遭拒絕,轉而考慮國內徵稿。許素朱委員請國立藝術學院具公 共工程徵稿經驗的前科技藝術研究中心蘇守政主任到國立陽明大學與周碧瑟共同討論徵稿辦法。 建碑委員會議幾經討論,怕若徵不到好稿,延誤時間。於是改向國內指定邀稿,決定敦請漢寶德 先生設計。

  經周俊吉委員接洽,1998年11月13日,周俊吉、楊啟航、洪清慶、許素朱與周碧瑟陪同柏 楊拜訪漢寶德先生,獲漢先生首肯。1998年11月28日,周俊吉與周碧瑟陪漢寶德先生赴綠島, 由東管處黃尹鏗秘書陪同前往實地勘查。當天下午在台東機場接受中國時報莊哲權記者訪問時, 漢寶德表示:當地自然景觀南側為將軍岩,北側為公館鼻,濱海有不少礁岩,景觀渾然天成,如 果有一高聳的紀念碑矗立,可能影響自然景觀,因此建議讓紀念碑走入地下,以有解說的紀念館 呈現,創造一個自然而平靜的空間,留予後人憑弔。這不只與當地自然環境結合,且可避風雨, 而展示空間與紀念空間連成一氣,可結合觀光、紀念與解說,成為綠島新的遊憩據點。(中國時 報,1998年11月29日第18版)

  1998年10月8日的建碑委員會議,黃日燦決定募款組原則以公司壹佰萬元,個人拾萬元為原 則,開始募款,預定12月10日前募壹仟萬元。會中周俊吉以公司名義認捐壹佰萬元,黃日燦個人 認捐壹拾萬元,並請柏楊向李總統個人募款壹拾萬元,以此作『拋磚引玉』或『拋玉引玉』。

  1998年11月5日,柏楊、蘇進強、洪清慶與周碧瑟拜訪內政部黃主文部長,慨允捐助伍拾萬 元活動經費。當時台灣省政府宋楚瑜省長捐款伍萬元,省政府文化處捐助活動經費捌拾萬元。1998 年11月11日,柏楊眼睛開刀的第二天,蘇進強、洪清慶與周碧瑟陪柏楊到法務部拜訪當時城仲模 部長,獲支持並允參加動土典禮。透過蘇進強的聯繫,1998年11月23日,柏楊、曾志朗、蘇進強 與周碧瑟赴總統府晉見李總統,總統答應12月10日主持動土典禮,並捐款壹拾萬元。1998年11月 30日,柏楊、蘇進強、盧世祥、黃日燦與周碧瑟赴行政院拜訪蕭萬長院長,蕭院長答應參加動土 典禮,捐款捌萬元,並允保留綠洲山莊。總統府、行政院、內政部與法務部的首長之拜訪,都賴 蘇進強的安排與聯繫,否則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更遑論支持與協助。

  1998年12月3日,柏楊、盧世祥與周碧瑟拜訪交通部林豐正部長,答應出席動土典禮並捐款 陸萬元,觀光局張學勞局長亦在場,表示支持建碑計畫,允編列預算作人權紀念碑附近濱海公園 之建設,請漢寶德先生一併設計。12月7日,柏楊、曾志朗與周碧瑟拜訪當時教育部林清江部長 ,獲捐陸萬元正。12月9日,建碑委員赴綠島,動土典禮前夕,在音樂會預演時,陳進文鄉長、 衛生所陳照隆主任與鄉代會陳德輝主席各捐壹萬元贊助建碑。同時,民間捐款亦紛紛捐入,如嚴 凱泰先生、戴一義先生與吳清友先生先後捐助超過百萬元。

  1998年10月29日至30日,楊啟航、洪清慶、周碧瑟三位委員赴台東與東管處會商人權紀念 碑動土典禮籌備事宜。考慮交通與場地之限制,原則上擬邀請100名貴賓,由東管處提供台東縣 與綠島鄉之名單,盧世祥提供新聞媒體名單,蘇進強提供政府及民意代表名單,柏楊提供受難者 代表及台灣人權機構代表名單,所有名單交由楊啟航彙整,以便寄出邀請函。

  1998年11月15日,楊啟航、洪清慶、周碧瑟三人在福華咖啡廳研擬邀請函,短短數語,卻 難落筆,千頭萬緒,包括交通安排、典禮流程、建碑理念都要展現其中。在座三人笑言,已經有 十幾二十幾年沒有做這樣的事,都已經不會做了,最後還是由楊啟航執筆。這看似簡單,卻是非 常高難度,又不能假手他人的工作,靠著這份邀請函,要把來自四面八方的貴賓,集中在台東, 送往綠島,舟、車、飛機的時刻、限制、銜接,都在紙上。

  邀請函稿擬定,送請許素朱委員美術設計,時間緊迫,連夜趕工,半夜12點送達我處,一看 地址印錯,許素朱一夜未眠,總算在隔天清晨趕出,限時寄發。總共寄出200份邀請函。

  典禮場地之佈置由鍾越漪小姐負責,做事效率之高,令人佩服,由台北廠商前往設計,動土 典禮擬由總統與綠島當地10名小朋友(5男5女)共同動土,小朋友之人選,綠島鄉公所決定由公 館國小低年級學生擔任。音樂會由音樂家陳建華先生負責,因綠島沒有演奏式鋼琴,於是改由李 哲藝的豎琴替代,豎琴的搬運是一大工程,李哲藝開車運至台東,再上貨輪,頂著11級的風浪, 漂洋過海到綠島。

  有關理念宣導部份,盧世祥安排柏楊於1998年11月27日與新聞媒體高階主管說明建碑理念 。1998年12月8日在台大校友會館3樓召開記者會。記者會結束,洪清慶先赴綠島,當夜電話中 聲音顯得萬分疲累,始知綠島方面,以為柏楊與全體建碑委員將於12月8日赴綠島,地方人士四 十餘人,等在鄉公所,要表達強烈的抗議與不滿,結果這些都由洪清慶一人承擔。先前我們與東 管處聯繫,但未和鄉公所方面接洽,引起地方人士強烈不滿,這是我們的疏忽,也是力有未殆之 處。經過溝通,這些地方人士都已變成好友。

  交通的安排,主要靠楊啟航,舟、車、船的調度與安排,在東北季風吹襲下,變成高難度的 作業,最困難的一段是台東到綠島的交通,包船、定機位,困難重重,最後還包直昇機解決一部 份的問題。動土典禮前夕,接到楊啟航電話:「碧瑟,我這個旅行社要倒店了,明日貴賓恐怕去 不了綠島,要變成花東一日遊了。」不過,總算費盡周章,還是及時把全體貴賓送達綠島,參加 了動土典禮。這麼煩瑣且高難度的工作,幸虧有楊啟航教授,這位交通部的顧問,有關係、有能 力,更重要的,再加上他異乎常人的“耐煩”。

  動土典禮前幾天,聽完音樂會的預演,陳建華介紹李道明導演,拍攝紀錄片。

  1998年12月10日總統必須參加國民大會接受國事建言,無法親赴綠島主持動土典禮,結果由 行政院蕭萬長院長與10名綠島鄉小朋友共同動土。在動土典禮前的音樂會,一首綠島小夜曲,在風 雨交加中,令與會者落淚,無論是難友或非難友的臉上,都已分不清雨水與淚水;另一首綠島的呼 喚,更唱出了受難者的心聲。

  動土典禮過後,真正的壓力才到來,人權紀念碑的設計、施工、監造以及募款,樣樣是問題。

  1998年12月29日上午9:30,李總統在總統府接見全體建碑委員,得知建碑經費可能需2,000 萬元,嚇一跳,總統以為一個方方正正的碑,他所捐的10萬元應已足夠。不過,還是支持,並且表 示希望一年內把紀念碑建成。

  1999年1月2日,漢寶德、陳水源、周俊吉與周碧瑟四人在國賓飯店,洽商建碑進度,以1999 年12月10日為完工日,往前推估各項作業的日程表。此時,預估建碑經費約需3000萬。

  1999年1月22日的建碑委員會議,漢寶德先生提出兩個設計案模型及造價概算,經過建碑委員 深入討論後選擇甲案(即目前的紀念碑),經費概算為3800萬。

  設計案選定,造價需3800萬元,這個數目字可也驚人,柏楊當夜失眠。

  1999年2月19日(大年初四)下午,在蘇進強的安排下,柏楊、蘇進強、鍾立亮(漢光建築師 事務所經理)與周碧瑟,拜訪行政院蕭院長,帶人權紀念碑模型,向蕭院長作簡報。蕭院長面有難 色地說:「蓋一個碑要花這麼多錢?」建議向總統報告。

  1999年3月1日上午,柏楊、漢寶德、蘇進強與周碧瑟再度赴總統府,李總統感冒住院,由當時 總統府黃昆輝秘書長接見,呈報紀念碑模型,由漢寶德說明紀念碑之設計理念。黃秘書長表達總統 關切之意,留下模型在總統府,給總統看。

  1999年3月6日上午,柏楊、漢寶德、鍾立亮、陳水源、楊啟航、周俊吉、洪清慶與周碧瑟,攜 紀念碑模型到觀光局,與張學勞局長、蘇成田副局長及相關單位人員開會討論,作出兩點決議:第 一,四月中旬將人權紀念碑的施工設計書圖及預算書提出審查;第二,預算分兩部份編列,公園與 紀念碑,分別發包。觀光局負責公園部份3000萬元,人權教育基金會負責紀念碑碑體之工程。

  建碑經費之籌募,總算告一段落。

  再來,是受難者名單之收集。1999年3月10日,柏楊、簡永松與周碧瑟三人,在希爾頓飯店, 討論受難者名單之收集、認證以及徵求當事人的意願,是否願意被刻在紀念碑上。1999年4月7日 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討論決議成立「綠島人權紀念碑後援會」,敦請簡永松先生負責籌劃,並 通過後援會之章程。1999年4月14日晚上,在永福樓餐廳,人權紀念碑後援會成立,由難友組成, 推選簡永松為會長。

  1999年4月7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議決定了另一項議案,與遠流出版公司合辦李總統登輝先 生新作「台灣的主張」之「人權紀念碑暨人權教育基金」紀念版之發行,每冊1萬元,共2000冊。 總統捐贈這2000本的版稅,遠流出版公司捐助印刷費用,義賣後捐給人權教育基金會,供人權紀 念碑之興建及後續的人權教育推廣之基金。

  1999年4月26日上午,楊啟航、洪清慶與周碧瑟三人,在觀光局開會討論公園之設計、預算 案,由蘇成田副局長主持,陳水源處長說明。

  1999年4月30日,柏楊、周俊吉與周碧瑟三人赴台東縣成功鎮東管處,參加東管處處長交接典 禮。陳水源處長調往日本大阪,由林芳明先生接任東管處處長。那一天,颱風就在東海岸外圍,大 風大雨。

  1999年5月19日下午,原定在總統寓所舉辦「台灣的主張」新書發表會,因雨改在總統府舉辦 ,李總統夫人曾文惠女士義買第0001號的紀念版新書。

  1999年5月26日東管處人權公園之建築工程發包開標,由蒸盛營造廠承建。6月15日開工,洪 清慶、吳祥輝、簡永松與周碧瑟四人前往綠島,開工典禮由東管處黃尹鏗秘書主持,綠島鄉長陳 進文與鄉代會主席陳德輝都到場參加開工典禮,李道明導演與攝影師亦前往拍下這個鏡頭。

  1999年6月16日的董事會議決議,因業務需要,人權教育基金會擬變更成全國性文教基金會, 從台北縣政府移轉到教育部,並申請財產總額變更,將基金從貳佰捌拾萬元增加為壹仟萬元,終 獲教育部核准通過。

  1999年7月2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議中,鍾立亮先生說明人權紀念碑碑體石材材質,決議有 刻字的選用西班牙出產之萊姆石,碑文那塊厚度10公分,刻名字的碑牆厚度6公分;其他沒刻 的牆面選用法國出產之萊姆石,厚度4至6公分。霍榮齡小姐說明碑體刻字宇體,決議受難者名字 用電腦字體(由左向右橫寫,接筆劃順序),碑文請書法家書寫(直式)。

  1999年7月30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議,討論觀光局東管處人權紀念公園「參觀坡道、碑牆 縮減」等案之變更設計,決議基於現場實際狀況之考量,專家建議予以調整縮小,本會並不反 對。至於人權紀念公園展示室之展示內容及將來經營管理方案,鑒於資源有限,本會願意就經 營管理提供意見,但交由東管處負責。同時,討論人權紀念碑碑體招標程序,決議採合理標及 議價方式,預定1999年8月4日召開招標會議,原則上由廠商抽籤決定順序,廠商依序報告(其 他廠商迴避,不在場),經過仔細評量與討論,決定承包廠商後議價。

  1999年8月4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議,招標會議結果,共來四家廠商,根據抽籤結果,決 定廠商簡報順序,簡報內容包括工作實績、施工計劃及報價。

  1. 澤佑公司:2000年2月才能完工,報價壹仟肆佰貳拾陸萬元。
  2. 石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如期完工,報價壹仟零伍拾萬肆仟陸佰壹拾柒元。
  3. 山合石材有限公司:在國外加工後,再乾掛上去,沒有把握如期完工,報價約貳仟萬元。
  4. 大寬景觀石材有限公司:無法找到所要的石材,提供品質較差的替代石材之樣品,若不行, 必須再覓石材,則完工時間沒有把握,報價柒佰陸拾萬零伍仟玖佰玖拾元。

  最後決議:原則上澤佑與山合兩公司不予考慮,石聯公司過去有不少萊姆石的施工經驗, 大寬公司則未曾有過萊姆石的施工經驗,決議先請石聯公司於1999年8月6日晚上前來議價,洽 商細則。若無法談妥,再請大寬公司積極尋覓石材,作為預備廠商。

  1999年8月6日人權紀念碑碑體招標議價會議,會議討論結果:

  1.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提出施工說明書,經仔細討論施工細節、規格與要求,廠商皆 無問題,答應可以如期完工,並保證品質。
  2. 議價結果:合約書以捌佰伍拾萬元簽定,但石聯企業公司捐出壹佰伍拾萬元給人 權教育基金會。
  3. 人權紀念碑碑體工程決定委託石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定案。
  1999年7月中旬,周碧瑟到花東及南部探訪陽明十字軍後,到雲南走一趟,返台就接 到東管處林芳明處長與柏楊的電話,人權紀念碑附近公廁的預定地是軍方的土地,與軍 方接洽出點問題,限於時間壓力,急於請施明德立法委員協調。於是1999年7月27日,柏 楊、林芳明與東管處相關人士和周碧瑟,赴立法院拜訪施明德委員,說明詳細過程,軍 方代表亦在場,結論乃請軍方代表向上級請示。1999年8月3日下午3時,在立法院請院接 待室,原班人員再訪立法院,在施明德主持的會議下,很快達成協議,軍方代表答應當 天立刻處理,總算解決公廁的土地問題,才能趕在落成典禮當天啟用,雖然尚未完工, 至少解決12月10日的如廁問題。

  1999年8月5日,因有重要議題討論,洪清慶與周碧瑟赴台東,到東管處開會,事先 ,人權教育基金會特為此議題,於7月30日召開董事暨建碑委員會,經討論達成共識後 ,憑此決議赴東管處參加會議。

1999年8月6日召開建碑委員會議討論8月5日在東管處的會議要人權教育基金會答覆的議 題,主要是針對人權紀念碑完工後的管理問題。

  後援會受難者名單的取得遇到困難,1999年9月4日,柏楊與周碧瑟赴財團法人戒嚴 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拜訪該會執行長周成瑜女士,礙於認證問題 ,該會無法在落成典禮前提供申請者名單,作業來不及。於是,落成典禮時碑上先刻後 援會已取得同意函的受難者名字,共510人,以後再陸續增補。

  1999年10月5日,一大早洪清慶與周碧瑟赴綠島工地,參加協調會並拜訪鄉長。東管 處在林芳明處長一上任,首要任務就是“人權紀念碑要如期完工”,東管處每兩週就與 廠商和建築師召開一次協調會,人權紀念碑能夠如期、如質完工,林芳明處長細心與認 真的督促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林處長希望人權教育基金會也能參加。但每次參加有困難 ,遇有較大議案,洪清慶與周碧瑟再赴會,前前後後,在台東或在綠島,也跑了好多趟。

  1999年10月5日,從綠島返抵台北,立刻上計程車到仁愛路一家咖啡廳,趕赴柏楊與 霍榮齡的聚會,討論碑文書法的人選。地點是柏楊告訴我的,到了咖啡廳,只見霍榮齡 ,不見柏楊,於是分頭尋找,這一天,大雷雨,從綠島經台東返台北的飛機,氣流不穩 定,已被折騰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這一段尋人插曲,既緊張又疲累。最後,是霍榮齡從 對街把柏楊找到帶來,柏楊被雨淋得發抖,霍榮齡打電話回工作室,請她的助理送衣服 來救急。霍榮齡說明與戴蘭村先生接洽的過程,並帶來戴先生的書法字樣,以供建碑委 員會討論定奪。

  1999年10月12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議,林芳明處長也趕來台北與會,討論人權紀 念碑落成典禮籌備事宜,在這次會議中,決議音樂會請陳建華先生負責,碑文書法請戴 蘭村先生書寫,同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湯梅英教授亦到場說明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 營的計畫。

  此後,每週一晚上6:30,定期密集會議,籌備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有了去年動土 典禮的經驗,比較有頭緒,各位建碑委員各就各位,重操舊業。雖有跡可尋,但複雜度 更高,瑣碎、繁雜遠超過去年動土典禮的籌備,不同的是,心裡有數,不若去年,是在 摸索、嘗試,在不確定中渡過。臨近落成典禮前的會議,東管處林芳明處長與黃尹鏗秘 書,亦都趕來台北與會。洪清慶與黃尹鏗是兩邊的對口與橋樑。

  1999年10月22日,李道明及攝影師、霍榮齡、洪清慶與周碧瑟同赴綠島,霍榮齡帶去戴蘭村的 碑文書法影本,貼在牆上,李道明與攝影師拍攝“半成品”,這時,碑牆尚未乾掛上去,在工地看到 一箱箱從歐洲運來,尚未拆箱的石材。

  1999年11月9日,洪清慶與周碧瑟赴綠島,看工地、開協調會,包下落成典禮前夕的住宿旅館。 然後拜訪鄉長,談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計畫之內容與籌備,以及落成典禮前夕,為綠島鄉民先在 人權紀念碑現場舉辦音樂會,承鄉長應允補助音樂會相關經費十萬元。東管處亦允列十萬元活動經費 ,共襄盛舉。落成典禮的後勤籌備工作至此大致定案,由許素朱設計製作邀請函,交給林秀英寄發, 連同最初的發起人、贊助人、難友、綠島地方人及其他貴賓,總共寄出1000份邀請函,每張邀請函都 是國立藝術學院科技藝術中心許素朱主任親手印製。

  1999年11月30日,柏楊、盧世祥、蘇進強與周碧瑟赴交通部訪林豐正部長,觀光局張學勞局長 與東管處林芳明處長亦在場,談人權紀念碑完工後的維護與管理,部長建議請示行政院蕭萬長院長。 1999年12月7日,柏楊、蘇進強、盧世祥與周碧瑟赴行政院拜訪蕭院長,答應給予三名駐衛警,以便 巡邏與維護、管理。陸炳文組長亦在場,與盧世祥談印製人權紀念碑的紀念卡片。至此,總算籌備工 作告一段落。蕭院長十分驚訝,居然能在一年內完工(實際施工是半年)。蕭院長說,這是廠商及相 關人士都贊同且支持柏楊的建碑理念才能完成這麼高效率的事情。當初他認為這只是說說,絕不可能 辦到的事。

  1999年12月4日,洪清慶與周碧瑟再赴綠島,在東管處林芳明處長的主持下,召集綠島鄉各相關 單位主管,在東管處綠島管理站開協調會,管理站林維玲主任在綠島上的溝通、協調與策劃能力展現 無遺,也是此次落成典禮的大功臣之一。

  1999年12月8日在台大校友會館3樓舉行「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暨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計畫」 之記者招待會。記者招待會邀請函稿與新聞稿都是蘇進強擬稿,從文稿上的字跡,可以想像蘇進強忙 碌的情況,林秀英很為難的拿著傳真稿來找我,字跡實在難以辨識。我憑猜測和感覺,唸了一遍,林 秀英打字後傳真給蘇進強確認,再傳真給各媒體記者。在整個籌備工作中,瑣瑣碎碎的雜事,幸好我 有個很有耐心的好助理林秀英小姐。

  1999年12月9日全體建碑委員先赴綠島,準備迎接12月10日的落成典禮。

  1999年12月10日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蒙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臨主持揭幕並致詞。柏楊與周碧瑟赴 機場迎接總統,其他全體委員在紀念碑現場入口處恭迎。見到總統,柏楊第一句話:「總統先生,等 您看到人權紀念碑,就會發現所花的3800萬元,值得。」

  這些天,天天來自總統府的電話不斷,怕天候不佳,總統去不了綠島,其演講稿之處理,從傳真到電視同步演出,總算結果是總統親赴綠島宣讀。

  落成典禮前夕的音樂會,是在雨中舉行。落成典禮當天,陽光普照。而落成典禮隔天,卻是大風 大雨,綠島機場數度關閉。冥冥中,似有天意。從去年淒風苦雨的動土典禮,到今年風和日麗的開工 典禮與陽光普照的落成典禮,象徵著白色恐怖時代的結束,更象徵著告別悲情,以及人權教育的播種 、發源。

  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計畫,緣自三年半前,黃默教授申請國科會人文處的整合型計畫 ──「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教材的編訂」,黃默教授負責大學及研究所以上的人權教育教材之 編訂,周碧瑟負責中學組,在吳英璋教授的引介下,湯梅英教授負責小學組,另加學前組,還 有但昭偉、林佩蓉、幸曼玲、余伯泉和黃嵩立等教授,三年半以來,每個月固定聚會,每人背 景不同,政治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醫學博士再加上“外行”的公共 衛生博士。最初聚會,從權利是什麼,人權是什麼....等基本的定義談起,又牽涉到東方 、西方觀念...等等,常常是爭辯得面紅耳赤,但越吵似乎感情越好。一路走來,已從理論 層次發展出可以落實的實務計畫。

  去年,世界人權年,陽明十字軍正式推出「國中生人權營」,以抽菸、喝酒、嚼檳榔、吸毒、騎 機車戴安全帽為例,透過三天的活動,帶領國中生去思考自由權與健康權之間的關係,藉此培養尊重 的理念。

  今年,在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後,立即在綠島舉辦「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以綠島教師為 主,期盼藉由建碑帶動人權思想的傳播,使綠島成為台灣人權教育的發源地。

  頭一站在綠島舉辦的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營,共有26位學員參加,他們是綠島國中的林正男、 張雅閔、楊政勳、李嘉禎,綠島國小的李恩慈、吳玉梅,公館國小的歐名慧、錢煥麒、田志成、陳木 藤、田木生,綠島區漁會的李秀蓮、潘月娥,綠島鄉公所的陳嘉文、謝明祥、林宏達、田輝鴻、林秀 真、李威仁、陳信任、陳顯銘、林昭明、游文龍、田麗卿、謝明德、蘇文良。研習營由湯梅英主持, 陳進文鄉長到場致詞,漢寶德介紹人權紀念碑設計理念,柏楊介紹建碑理念,周碧瑟談人權教育基金 會推動人權教育的過程,陳玉佩談身為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的親身體驗,但昭偉談綠島教育相關議題, 會場中的互動,引發與會者深思,是一個具有豐收的研習營。結業式由柏楊一一頒證並留影。研習證 書是許素朱設計印製的,經過幾次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討論修改後定稿。

  人權教育在綠島發源後,第二站轉進台北市,人權教育基金會與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合辦人權教 育種子教師工作坊,預計於2000年1月10日至12日,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以培養教師具有尊重 學生基本人權之學能與素養,增進教師專業成長,營造人權保障與尊重的教育環境。

  人權教育基金會期望藉由種子教師之培育,透過人權教育教學經驗的分享,使人權教育得以普及 並能持續推展。如此一來,「人權紀念碑」就不是一座冰冷的建物,而是一個有機生長的活教材,不 僅具有人權教育的象徵意義,更因種子教師的傳播,而發揮實質的效果,使我國人權教育能落實普及。

  回想人權教育基金會成立之初,柏楊四處託人打聽,尋求人權教育的專家,最後傳回訊息:「有 一個人,可以和他聯繫看看,他的名字叫柏楊。」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

  如今,看到「人權教育」正式推動,終於步上正軌,有了著力點,那是我們日後努力的方向,正 如柏楊在創立人權教育基金會時所言:「人權教育是改變國人品質的龐大工程」,欣見此工程終於開 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