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皮戲團》
1947年,張德成做了重大決定,決定更改團名。他將家傳的「德興班」改
成「東華皮戲團」,原因是他覺得進入新時代,皮戲團的也應有新的發展。「
東華皮戲團」的意義,根據張德成的說法是:
「我們中華民國是東方大國,台
灣又位在最東方。我把德興班改成東華皮戲就是要世人知道,東方有個中華民
國,中華民國有個東華皮戲團。」
同年二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變,但這次事變,卻對張德成的戲團影響不
大,根據張叫先生的《演戲記錄》,1947年七月所接的戲與1946年一樣,幾乎
滿檔。
之後,台灣進 入金融重整及反共抗俄的非常時期。這段時期,地方劇團的
演出,也免不了成為政府政治宣傳的工具。1952年,張德成先生以東華皮戲團
長的身份,加入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響應政府反共抗俄的宣傳工作。
張先生以其創意,以韓戰為背景,編出了《韓國陸海空大會戰》的動作派
皮影戲,之後,張德成還以反共抗俄為主題,編寫了《反共抗俄熱戰北韓》、
《反共巢匪記》、《新濟公傳》等。雖然政治文宣工作,似乎對藝術工作是一
種傷害,然而在張先生深知,反共抗俄劇不能淪於教條式的呈現,必須揉和民
間通俗文化,才不會被觀眾抗拒。
在忙碌的表演工作中,張德成先生仍積極參予勞軍活動,並因此屢獲軍方
頒獎。而張先生更是熱心服務鄉梓,曾擔任高雄縣大社鄉三奶村第一任村長,
後又連續當選三屆大社鄉的鄉代表, 直至1962年才不再擔任公職。主要的原因
是因為父親張叫去世,他必須全心投入皮影戲團工作及照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