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

˙二次大戰後

˙日人讚賞

˙勇於創新

˙皮戲挺身隊

˙東華皮戲團

˙巔峰期  
東華皮戲團
張德成草擬的劇團資料。註明東華皮影戲創於民36年1月10日   1947年,張德成做了重大決定,決定更改團名。他將家傳的「德興班」改 成「東華皮戲團」,原因是他覺得進入新時代,皮戲團的也應有新的發展。「 東華皮戲團」的意義,根據張德成的說法是: 張叫早期因循傳統尺寸的影偶「女騎」「我們中華民國是東方大國,台 灣又位在最東方。我把德興班改成東華皮戲就是要世人知道,東方有個中華民 國,中華民國有個東華皮戲團。」

  同年二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變,但這次事變,卻對張德成的戲團影響不 大,根據張叫先生的《演戲記錄》,1947年七月所接的戲與1946年一樣,幾乎 滿檔。

  之後,台灣進張德成於民國40年3月5日加入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入金融重整及反共抗俄的非常時期。這段時期,地方劇團的 演出,也免不了成為政府政治宣傳的工具。1952年,張德成先生以東華皮戲團 長的身份,加入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響應政府反共抗俄的宣傳工作。

張德成編寫時局劇「反共剿匪劇」(又名「新濟公傳」之手稿)   張先生以其創意,以韓戰為背景,編出了《韓國陸海空大會戰》的動作派 皮影戲,之後,張德成還以反共抗俄為主題,編寫了《反共抗俄熱戰北韓》、 《反共巢匪記》、《新濟公傳》等。雖然政治文宣工作,似乎對藝術工作是一 種傷害,然而在張先生深知,反共抗俄劇不能淪於教條式的呈現,必須揉和民 間通俗文化,才不會被觀眾抗拒。

  在忙碌的表演工作中,張德成先生仍積極參予勞軍活動,並因此屢獲軍方 頒獎。而張先生更是熱心服務鄉梓,曾擔任高雄縣大社鄉三奶村第一任村長, 後又連續當選三屆大社鄉的鄉代表,「反共剿匪劇」演出節目單的劇情說明直至1962年才不再擔任公職。主要的原因 是因為父親張叫去世,他必須全心投入皮影戲團工作及照顧家庭。